close


天壇最早是鄭氏祭天的地點,當時稱之為“天公埕”。
清咸豐四年由官民集資創建廟宇,隔年完工。此後改名:“天公壇”。

1899年由董事蔡國琳等人募資重修,改稱“天壇”。

今日的天壇前建有一鋼架結構棚頂,方便祭祀慶典時擺放祭品,卻也因此把廟宇建築的正面遮住了。

高溫的午後剛好讓我們暫避一下強烈的日照,繼續導覽的內容。



介紹門釘



走進廟左的巷子,中途會經過日治時期“鶯料理”高級餐館的遺跡。
旁邊就是在畫面中央最遠處的“中央氣象局台南氣象中心”。

因為旁邊有大樓遮蔽,午後的小巷裡,涼風徐徐吹來,遊走其間有種很愉快的空間感受。
這條路徑可是冠州今天特調的喔



氣象中心旁邊是創建於1898年的氣象測候所,現在是氣象博物館。

她的造型非常特別,十八個邊的篷篷裙圓形屋頂,中央有一座白色的風力塔,是過去觀測氣象的據高點。台南市民暱稱她為“胡椒管”,您看她像不像餐桌上的調味料罐子呢



氣象博物館對面是優雅的太平境教會。
中央的高塔有十八公尺高,整體以現代建築手法作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呈現,高塔三面白色十字架造型的窗框和頂端的十字架相呼應。




下一站是到旁邊的“奉茶”茶坊品嘗好茶。奉茶的茶品品項很多,大夥光要點茶就要不少時間。

剛巧今天現場客人也很多,等候取茶的時間比預期還要久都夠大夥走進隔壁房間找葉老闆聊聊了。

今天葉老闆和大家聊得很開心,每人都獲贈一包特色茶品,名稱是“文昌包種茶”喔



接著在往公會堂行進時,請出這次特別準備的清嘉慶十二年的府城地圖,比對一下附近環境,路口這裡就

是清代時枋溪流經的地方,上面有一條橋,故古地名稱“枋橋頭”。





公會堂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11年,整體表現出濃厚的西方建築風格。在當時其功能類似今日之里民活動

中心,是當時台南市集會、婚禮宴客的地方喔。

近年整修後,壁面為米黃色。二樓牆面加入了紅色磚牆的元素,避免巨大立面造成單調感。

畫面中可清楚看見上方梯形的馬薩式屋頂,上覆魚鱗狀瓦片,正面有一圓孔形之“牛眼窗”,二樓陽台拱門

上方有金色的菊花紋飾。

二樓窗台兩側有渦捲裝飾的“愛歐尼克式”方形柱飾。

今天一樓有府城作十六歲的特展,入口處懸掛了兩個彩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